“辛昂字进君。年数岁,便有成人志行”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6-05 15:49:30
辛昂字进君。年数岁,便有成人志行。年十八,侯景辟为行台郎中,加镇远将军。景后来附,昂遂入朝。除丞相府行参军。大统十四年,追论归朝之勋,封襄城县男,邑二百户,转丞相府田曹参军。
及尉迟迥伐蜀,昂占募从军。蜀平,以功授辅国将军,都督。迥仍表昂为龙州长史,领龙安郡事。州带山谷,旧俗生梗。昂威惠洽著,吏民畏而爱之。成都一方之会,风俗舛杂。迥以昂达于从政,复表昂行成都令。昂到县,即与诸生祭文翁学堂,因共欢宴。谓诸生曰:“子孝臣忠,师严友信,立身之要,如斯而已。若不事斯语,何以成名。各宜自勉,克成令誉。”昂言切理至,诸生等并深感悟,归而告其父老曰:“辛君教诫如此,不可违之。”于是井邑肃然,成从其化。迁梓潼郡守,进位帅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
保定二年,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四年,大军东讨,昂与大将军权景宣下豫州,以功赏布帛二百匹。
时益州殷阜,军国所资。经涂艰险,每苦劫盗。诏昂使于梁、益,军民之务,皆委决焉。昂抚导荒梗,安置城镇,数年之中,颇得宁静。天和初,陆腾讨信州群蛮,历时未克。高祖诏昂使于通、渠等诸州运粮馈之。时临、信、楚、合等诸州民庶,亦多从逆。昂谕以祸福,赴者如归。乃令老弱负粮,壮夫拒战,成愿为用,莫有怨者。使还,属巴州万荣郡民反叛,攻围郡城,遏绝山路。昂谓其同侣曰:“凶狡狂悖,一至于此!若待上闻,或淹旬月,孤城无援,必沦寇党。欲救近溺,宁暇远求越人。苟利百姓,专之可也。”于是遂募开、通二州,得三千人,倍道兼行,出其不意。又令其众皆作中国歌,直趣贼垒。贼既不以为虞,谓有大军赴救,于是望风瓦解,郡境获宁。朝廷嘉其权以济事,俄转通州刺史。昂推诚布信,甚得夷獠欢心。秩满还京,首领皆随昂诣阙朝觐。
时晋公护执政,昂稍被护亲待,高祖以是颇衔之。及护诛,加之捶楚,因此遂卒。
(选自《周书·卷四十·列传第三十二》)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迥仍表昂为龙州长史 表:奏章
B.时益州殷阜,军国所资 资:供给
C.或淹旬月 淹:拖延
D.朝廷嘉其权以济事 权:变通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辛昂“为政才能”的一项是
A.①及尉迟迥伐蜀,昂占募从军 ②于是井邑肃然,咸从其化
B.①即与诸生祭文翁学堂 ②昂推诚布信,甚得夷獠欢心
C.①数年之中,颇得宁静 ②若待上闻,或淹旬月
D.①昂谕以祸福,赴者如归 ②又令其众皆作中国歌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辛昂小时便有成人一样的志行。十八岁时由于侯景的赏识步入仕途。后来随侯景归附周后,因为政才能突出,仍受到封赏。
B.辛昂做龙州长史时,恩威并济,百姓既畏惧又敬重他。代理成都令时,对众儒生言辞恳切,晓以大义,最终安定了社会秩序。
C.辛昂主管梁、益地区行政和军务时,使治安明显好转。配合陆腾征讨信州蛮族时,动员百姓参战,百姓毫无怨言地为其效力。
D.辛昂有军事才能,平定万荣郡反叛时,他从实际出发,果断决策,从开、通二州招募士兵,出其不意攻击叛军,取得了胜利。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不事斯语,何以成名。各宜自勉,克成令誉。
(2)时晋公护执政,昂稍被护亲待,高祖以是颇衔之。
参考答案:
4.A(应释为“上表举荐 ”)
5.B(A.①交代从军,C.②是平乱时的审时度势,D.②是军事才能。)
6.A(根据文意,“仍受到封赏”的原因是归附周,而非“为政才能”。)
7.(1)如果不按此话去做,怎么成名?各位应当自我勉励,就能够成就美好的名声。(“事”,做;“何以”,怎么,凭什么;“克”,能够;“令”,美好的。每项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掌政事,辛昂渐渐受到宇文护的亲近优待,高祖因此很怀恨他。
(“稍”,渐渐;“以是”,因此;“颇”,很;“衔”,怀恨。每项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辛昂字进君。几岁时,便有成人一样的志行。十八岁时,侯景任用他为行台郎中,兼任镇远将军。后来侯景归附,辛昂因此入朝。任为丞相府行参军。大统十四年,追论归附朝廷的功勋。封为襄城县男,食邑二百户,转任丞相府田曹参军。
尉迟迥伐蜀时,辛昂ying6*招募从军。蜀地平定,以功授辅国将军、都督。尉迟迥上表任辛昂为龙州长史,兼任龙安郡事。该州山谷环绕,旧时百姓桀骜不驯。辛昂的威严仁惠远近闻名,州吏百姓既畏惧又敬重他。成都是一方都会,风俗违逆错杂。尉迟迥认为辛昂善于为政,又上表任辛昂代理成都令。辛昂到县,马上与诸生祭祀文翁学堂,顺便一起欢宴。对诸生说:“为人子要孝顺,做人臣要忠诚,做老师要严格,做朋友要讲信用,做人的原则,应该如此。如若不按这样的话去做,怎么可以成名。各位应当自我勉励,就能够成就美好的名声。”辛昂言辞深切,道理精到,诸生都深为感动而领悟,回去后告诉父老乡亲说:“辛君如此教诫,不可违背。”于是市井之间安然,都服从其教化。调任梓潼郡守,进位帅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
保定二年,进职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四年,大军东讨,辛昂与大将军权景宣攻下豫州,因功劳赏赐二百匹布帛。
当时益州富庶,是国家的财政来源。沿途艰险,经常被劫盗困扰。诏令派遣辛昂到梁、益地区,行政和军务,都委托他决定。辛昂安抚训导荒凉闭塞地区的百姓,安定城镇,几年内,治安好转。天和初年,陆腾征讨信州蛮族,很长时间未能攻克。高祖诏令辛昂从通、渠等州运输粮草供给。当时临、信、楚、合等各州的民众,很多人参与叛逆。辛昂以利害关系进行劝说,叛逆者中归附的很多。于是让老弱运输粮食,壮夫参加战斗,都愿意为其效力,没有怨恨的。出使归来,正好所属的巴州万荣郡民众反叛,攻打围困郡城,阻绝山路。辛昂对他同伴说:“叛乱的人凶恶,bao6*乱到了这种地步!如若往上报告,或拖延十天一个月,一座孤城没有救援,必定为寇党攻陷。要救身旁溺水之人,怎么能远至越地求人。如果对于百姓有利,可以专断。”于是在开、通二州招募,得三千人,加速急行,出其不意。又下令其徒众高唱中原歌,一直向贼垒前进。贼人没有想到有军队来攻,认为是大军赶来救援,于是望风瓦解,该郡得以安定。朝廷对他随机应变解救万荣郡之围加以奖励,不久转任通州刺史。辛昂推诚布信,夷獠对他十分爱敬。任期满回京城,夷僚首领跟随他到京朝拜。
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掌政事,辛昂渐渐受到宇文护的亲近优待,高祖因此很怀恨他。等到宇文护伏诛,对辛昂加以杖击,因此而死。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澄子亡缁衣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澄子亡缁衣【原文】宋有澄子者,亡缁衣①,求之涂②。见妇人衣缁衣③掾而弗舍④,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 妇
- 赵必愿,字立夫,广西经略安抚崇宪之子也。未弱冠,丁大母忧,哀毁骨立。服阕,以大父汝愚遗表,补承务郎。定七年举进士,知崇安县,剖判如流,吏不能
- 王粲文言文翻译王粲的少年才气固然令人赞赏,但蔡邕不在乎年龄辈分,不讲究身份门第,唯才是举,礼贤下士,虚怀若谷的品格更为可贵。那大家知不知道王
- 文言文阅读备考攻略文言实词的理解实词理解: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
- 文言文言简意赅的翻译技巧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对于考试,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
- 刘义庆《世说新语》原文:汉元帝宫人①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
- 浅谈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摘 要:学生阅读课外文言短文的能力并不高。为此,笔者从以下八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诵读感知,涵
- 徐复传 曾巩徐复字希颜,兴化军莆田人。尝举进士,不中,去,不复就。博学,于书无所
-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顾荣施炙顾荣施炙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 新唐书原文:高仁厚,初事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碹为营使。黄巢陷京师,天子出居成都。先是,京师有不肖子,持梃剽闾里,号“闲子”。京兆尹始视事,辄杀
-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
- 刻舟求剑的文言文刻舟求剑文言文是讲述什么故事呢?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刻舟求剑的文言文及翻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
- 李泰伯改字 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
- 筠州学记曾巩周衰,先王之迹熄。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馀,士学于百家之后。言道德者,矜高远而遗世用;语政理者,务卑近而非师古。当是时,能明先王之
- 再吊屈子赋文言文君子谋权,为国为民,故国昌民富;小人谋利,为家为私,因家盛国弱。外无强敌,内无忧患,尚能使国倾颓败亡。时,楚外有强秦之迫,有
- 文言文《师说》原文和翻译《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抨击
- 赵襄子饮酒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疾。”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
-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文言文鉴赏《齐桓公伐楚盟屈完》讲的是: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打败蔡国之后,又联合诸侯国军队大举进犯楚国。在大兵压
- 《治驼》的文言文翻译引导语:学会文言文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得懂,那么有关《治驼》的文言文翻译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
- 《齐桓公下拜受胙》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