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1-02 23:03:06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太祖平袁氏,以柔为管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柔自归太祖,处法允当。魏国初建,拜丞相理曹掾。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已,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亭侯。时制,吏遭大丧者,百日后皆给役,有司徒吏解弘遭父丧,后有军事,受敕当行,以疾病为辞。诏怒曰:“汝非曾、闵,何言毁邪?”促收考竟。柔见弘信甚羸劣,奏陈其事,宜加宽贷。帝乃诏曰:“孝哉弘也!其原之。”
初,公孙渊兄晃,为内侍。先渊未反,数陈其变。及渊谋逆,帝不忍市斩,欲就狱杀之。柔上疏曰:“晃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枭县,勿使遗育。而臣窃闻晃先数自归,陈渊祸萌,虽为凶族,原心可恕。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今进不赦其命,退不彰其罪,闭著囹圄,使自引分,四方观国,或疑此举也。”帝不听,竟遣使赍金屑饮晃及其妻子。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景元四年,年九十薨。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改动)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自引去 引退
B.士卒亡军,诚在可疾 痛恨
C.柔见弘信甚羸劣 相信
D.诚应枭县通“悬”,悬挂,示众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高柔“处法允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柔举宗从之
②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③愚谓乃宜贷其妻子
④奏陈其事,宜加宽贷
⑤虽为凶族,原心可恕
⑥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③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柔被曹操任命为管县长官后,一些奸邪的官员慑于他的名声都离开了,听到高柔宽容的教令后,又全都回来复职,并全都自勉成了好官。
B.高柔不同意太祖对宋金家属加重刑罚的做法,认为那样会让正在从军的士卒怕自己被杀掉,也跟着一起逃走。太祖听从了他的建议。
C.因为解弘并不是真正的像曾参和闵子骞那样的至孝之人,所以魏明帝催促廷尉要将其逮捕拷打致死,又是高柔了解实情上奏明帝,使解弘得到原谅。
D.公孙晃事前多次向朝廷告发其弟公孙渊谋逆,因此事发后明帝不忍将公孙晃公开处斩,想在狱中悄悄杀掉他,高柔上疏阻止这种不合法规的做法,可惜没有奏效。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2)帝不听,竟遣使赍金屑饮晃及其妻子。
参考答案
4.C (确实)
5.B (①说高柔跟随袁绍,与“处法允当”无关②说是高柔“处法允当”有些勉强,更主要的不是“直接表现”,是县吏的做法,⑥是明帝的做法 )
6.C(明帝不是“因为解弘并不是真正的像曾参和闵子骞那样的至孝之人” 才要杀他)
7.(1)这说明重刑不是制止士卒逃亡的办法,却反而是增加士卒逃跑数量的办法了(判断句式、“所以”、 “益”、“走”各1分,文意1分,共5分)
(2)明帝不听从高柔意见,最后派人送金屑给公孙晃和他的妻子儿女,让他们饮下(身亡)。(补出“听”的宾语1 分,“遣”1分,“饮”译出使动1分,“妻子”1分,文意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高柔字文惠,是陈留郡圉县人。高柔的堂兄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在黄河以北召唤高柔。高柔率领全族的人跟随他。曹操平定袁绍后,任命高柔为管县县长。县里人平素听说过他的名声,一些奸邪的县吏,全都自动地引退离去。高柔发布教令说:“过去邴吉当政时,县吏曾经有过错,还能够宽容他们,何况这些县吏,对于我没有过失呢!还是召回他们复职吧!”(那些离去的县吏)全都回来,勉励自己,全都成了好县吏。
高柔自从归附太祖,处理法律事情平允适当,魏国刚建立时,授予官职丞相理曹掾。宋金等人在合肥逃跑。按照旧法,军队出征时,士卒逃亡,要把他的妻子儿女拷打致死。太祖担心(这样)士卒还是逃亡不止,(想要)再加重刑罚。宋金有母亲、妻子和两个弟弟都在官府中服役,主管这件事的人上奏将他们全部杀掉。高柔启奏说:“士卒逃离军队,实在是可恨,然而我私下里听说逃跑的士卒中也时常有后悔的,我认为应该宽恕他们的妻子儿女,这样第一可使与敌人不信任他们,第二可以引诱士卒产生归还之心。按照原来的旧法,本来已经断绝了他们归还的愿望,却再加重旧法,我恐怕从现在起正在从军的士卒,见一人逃亡,(怕)自己将被杀掉,也将要跟着逃走,(我们)就不能再杀掉他们了。这说明重刑不是制止士卒逃亡的办法,却反而是增加士卒逃跑数量的办法了。”曹操说:“好。”当即停止,没杀宋金的母亲和弟弟,蒙受(此恩)活下来的人很多。
明帝即位。封高柔为延寿亭侯。按当时的丧制,官吏遭父母之丧事的,一百天后全都充役当差。有个司徒吏名叫解弘,遭父亲之丧,百日后遇到军事行动,受敕命应当随军行动,他以身体有病为由推辞。明帝下诏发怒说:“你不是像曾参、闵子骞(二人是孔子的学生,都以孝著称)那样极为孝顺的人,怎么能说(因为居丧过于哀伤)身体损害了呢?”催促将他逮捕拷打致死。高柔见到解弘的确很瘦弱,就上奏陈述这件事,(说)应该加以宽恕,明帝便下诏说:“解弘多么孝顺啊,还是宽恕了他!”
起初,公孙渊的哥哥公孙晃,担任内侍。在公孙渊还没反叛之前,多次(向朝廷)陈说公孙渊要叛变的事。等到公孙渊反叛,明帝不忍心将公孙晃在街市处斩,想把他在狱中杀掉。高柔上书曰:“公孙晃及其妻子儿女,是叛逆的宗族,的确应该斩首悬挂示众,不使他留下后代。然而我私下听说公孙晃在公孙渊叛逆之前就已多次自首,陈述公孙渊正萌发的祸患,他虽然是凶逆的亲族,但根据其原本之心可以宽恕。臣以为公孙晃如果真有揭发公孙渊的言论,就应该恕其死罪,如果没有这样的言论,就应当公开处斩,现在进不能赦免他的死罪,退不能彰显他的罪行,把他关在监狱之中,让他zi6*杀,这会使四方瞻望国家政治措施的人,有的会对我们这种行为产生怀疑。”明帝不听从高柔劝告,最后派使者送金屑给公孙晃和他的妻子儿女,让他们饮下(身亡),把棺木、衣服赐给他们,在其家中殡殓。
景元四年,高柔年龄90岁去世。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刘应龙,字汉臣,瑞州高安人。嘉熙二年进士。授零陵主簿,饶州录事参军。有毛隆者,务剽掠 * ,州民被盗,遥呼盗曰:“汝毛隆也?”盗亦曰:“我毛隆
- 搜神记原文: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
-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兗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
-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总结导语: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四
- 龙说文言文伏的翻译《龙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古文。这篇这篇文言文根据典籍和传说写成,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说明了圣君与贤臣之间的关
-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及翻译《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两小儿辩
- 孟子·告子下仁义与和平原文:宋牼①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②,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③,我将见楚王说④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
- 陈情表文言文翻译《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
- 《孟子·告子上》的文言文练习题阅读理解。【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
- 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题如何快速提升高考考试大纲关于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因此在选材上,以记叙为主的人物传记一直是高考的热点
-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十三》文言文及翻译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初一日 晓起,晴丽殊甚。问其地,西去路江二十里,北由禾山趋武功百二十里,遂
- 文言文作文:初中小事初中小事,虽不值大提,然细品方知有味于其中。。只是,如今中考在即,四载同窗,不知何时再聚?话至此处已感心生彷徨。班中有一
- 清史稿原文:施世纶,字文贤,汉军镶黄旗人,琅仲子。康熙二十四年,以荫生授江南泰州知州。世纶廉惠勤民,州大治。淮安被水,上遣使督堤工,从者数十
-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 文言文素问·热论的原文和译文原文: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
- 欧阳修原文: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故农者,天下之本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
- 文言文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初中文言文在初中阶段,文言文是一块重要的.学习内容。下面是小编与你分享的一些精选的初中文言文,欢迎阅读。初中文言文精选1.陋室铭朝代:唐代作
- 富不易妻原文太宗谓尉迟公曰:“朕将嫁女与爱卿,称意否?”敬德谢曰:“原妇虽鄙陋,亦不失夫妻情。臣每闻说古人语:‘富不易妻,仁也。’臣窃慕之,
-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重要渠道。但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谈文言文而色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