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7-10 09:45:39
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人。举正统十二年乡试,再上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学。居半载归,读书穷日夜不辍。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无户外迹。久之,复游.太学。祭酒邢让试和杨时《此日不再得》诗一篇,惊曰:“龟山[注]不如也。”扬言于朝,□为真儒复出。由是名震京师。给事中贺钦听其议论,即日抗疏解官,执弟子礼事献章。献章既归,四方来学者日进。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交荐。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至南安,知府张弼疑其拜官,与与弼不同。对曰:“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敢伪辞钓虚誉。”自是屡荐,卒不起。
献章之学,以静为主。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或劝之著述,不答。尝自言曰:“吾年二十七,始从吴聘君学,□古圣贤之书无所不讲,然未知入处。比.归白沙,专求用力之方,亦卒未有得。于是舍繁求约,静坐久之,然后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日用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卸勒也。”其学洒然独得,论者谓有鸢飞鱼跃之乐,而兰溪姜麟至以为“活孟子”云。
献章仪于修伟,右颊有七黑子。母年二十四守节,献章事之至孝。母有念,辄心动即归。弘治十三年卒,年七十三。万历初,从祀孔庙,追谥文恭。
门人李承箕,字世卿,嘉鱼人。成化二十二年举乡试。往师献章,献章日与登涉山水,投壶赋诗,纵论古今事,独无一语及道。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注] 龟山:指杨时,字中立,因晚年隐居龟山,世称龟山先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举正统十二年乡试 举:被推荐 B. 久之,复游太学 游: 学习
C.殊戾先生意 戾:违背 D.比归白沙 比:等到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扬言于朝,□为真儒复出
②献章听选国子生,□敢伪辞钓虚誉
③始从吴聘君学,□古圣贤之书无所不讲
A.①以 ②则 ③而 B.①以 ②何 ③于 C.①所 ②则 ③于 D.①所 ②和 ③而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B.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C.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D.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献章二次参加礼部的会试,但都没有考中,跟随吴与弼讲学授课,过了半年他回到家里,刻苦读书, 后又到太学学习,受到祭酒邢让的推崇。
B.由于彭韶、朱英的极力推荐,陈献章被征召至京城,欣然接受了朝廷的任命,担任翰林院检讨一职。
C.陈献章教学时,只让学生静心端坐,潜心体悟。有人劝他著书立说,他不予答复。 D.陈献章的母亲二十四岁就守寡,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只要母亲挂念他,他的内心就有感应。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读书穷日夜不辍。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无户外迹。(3分)
②献章日与登涉山水,投壶赋诗,纵论古今事,独无一语及道。(4分)
(2)本文最后谈及门人李承箕的情况,有何作用?(3分)
参考答案
5. A(举:中举) 翻译 (陈献章参加了)正统十二年的乡试中举,二次参加礼部的会试,但都没有考中。
6. B(①根据句意可知,此处应填“以”跟“为”搭配,动词,译为“认为”,据此可排除C、D两项;②空格后有“敢”字,根据句意可知,此处应填“何”,译为“怎么”,据此可排除A项;③应填“于”,译为“对于”)
7. C(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或“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8. B 选项 由于彭韶、朱英的极力推荐,陈献章被征召至京城,欣然接受了朝廷的任命,担任翰林院检讨一职。 解说:对应信息在第1段:“欣然接受了朝廷的任命” 错误,文中说的是“陈献章多次称病不
去,上奏请求回乡奉养母亲,以终其天年” 原文 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交荐。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
9.(1)①采分点:“辍”,停,停止;“其中”,(在)阳春台中(省略、倒装句);“无户外迹”,足不出户,脚不跨出家门,户外没有足迹。各1分。
翻译 读书日夜不停。(陈献章)建造阳春台,(在)阳春台中静静地坐着,几年(专心读书),足不出户。
②采分点:“日”,每日,每天;“与”后省略宾语“他”代“李承箕”; “纵”,广泛;“道”,学术,学说。各1分。
翻译 陈献章每日跟(他)游山玩水,(玩)投壶赋诗的(游戏),广泛地谈论古今事件, 只是没有一句话涉及学术。
(2)① 用李承箕的具体事例来突显陈献章的教学特点及其对当时求学的人的巨大影响;② 从侧面烘托(衬托)塑造和突出陈献章的教学形象。(①属内容2分,②属形式【手法】1分)
【参考翻译】
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人。(陈献章)参加了正统十二年的乡试中举,二次参加礼部的会试,但都没有考中。跟随吴与弼讲学授课。过了半年回家,读书日夜不停。(陈献章)建造阳春台,(在)阳春台中静静(心)地坐着,几年(专心读书),足不出户。过了很久,又到太学学习,(国子监)祭酒邢让让(他)试着写了一首应和杨时的《此日不再得》的诗,(成诗之后)(祭酒邢让)惊叹地说:“龟山也不如你的。”然后就(在朝廷中)大力宣扬,认为陈献章是真儒复出,因为这件事陈献章名震京城。给事中贺钦听了有关陈献章的议论,当天就向皇帝上奏章直言请求解除官职,用弟子礼侍奉陈献章。陈献章回乡后,四面八方来向他求学的人日益增多。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共同(向朝廷)举荐(他),他被征召到了京城,(朝廷)让(他)到吏部参加就职考试,他多次称病不去,上奏请求回乡奉养母亲,以终其天年,(最终)被授予了翰林院检讨的官职回乡了。到了南安的时候,知府张弼怀疑他被授予官职,和吴与弼不一样。(陈献章)就对他说:“吴与弼先生凭借布衣百姓的身份被石亨举荐,仍旧不接受官职而只求能看一看那些珍贵的藏书,是希望使皇上明白事理。当时的宰相却不明白,先命令(他)接受官职然后才能看书,大大违背了先生的本意,于是(先生)坚决地走了。我凭借国子生的身份等候选用,怎么敢说谎话来沽名钓誉呢?”从此他又屡次被举荐,但(他)最终不肯出来做官。
陈献章的教学方法,以静修为主。他教学的时候,只是让学习者安稳地坐着,使内心安静下来,从静中悟出个中道理来。有人劝他著书立说以传后世,(他)不予答复。曾自言自语道:“我二十七岁才跟随吴聘君学习,对于古代圣贤的书没有不讲解分析的,可是收效甚微,未得满意。等到回到家乡白沙,专心致力于(研究)学习方法,最终也一无所获。于是舍去繁琐的,寻求简约的,长时间静坐,这之后我的本心才从隐蔽状态显露出来,日常应用交际往来随心所欲,就好像马匹被卸下嚼子一般自由随意。”他的学说洒脱独到,评论的人说陈献章的学问中有万物各得其所之乐,而且兰溪姜麟甚至认为陈献章为“活孟子”这一说法。
陈献章仪表堂堂,身材魁梧,右脸颊有七个黑痣。母亲二十四岁就守节,陈献章侍奉母亲很孝顺。每当母亲挂念他,他的内心就会有感应,于是立刻回家。弘治十三年去世,时年七十三岁。万历初年,被供于孔庙,受人祭祀。(他)死后被追加谥号“文恭”。
门人中有一个叫李承箕的,字世卿,是嘉鱼人。成化二十二年乡试考中举人。他前去拜陈献章为师,(陈献章)每日跟(他)游山玩水,玩投壶赋诗的游戏,广泛地谈论古今事件,只是没有一句涉及学术。时间长了,李承箕有所领悟,告辞回家,隐居(在)黄公山,不再做官,与哥哥进士李承芳都喜欢学术研究,时人称之为“嘉鱼二李”。李承箕死时五十四岁。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新唐书原文:张巡,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开元末,擢进士第。巡繇①太子通事
- 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世吏二千石。父宏,预章都尉。晨初娶光武姊元①。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少公颇学图谶,
- 《活板》和《石油》文言文选段训练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题目。(共14分)【甲】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
- 新五代史原文:匡凝字光仪,蔡州人也。父德諲。匡凝以父功为唐州刺史兼七州马步军都校。及德諲卒,匡凝自为襄州留后,朝廷即以旄钺授之。作镇数年,甚
- 初三文言文重点语句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 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属对应声语惊人,多识奇字。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十岁能 诗
- 木刻钟馗文言文翻译导语:宋庆历中,有一术士,姓李,多巧思。尝木刻一舞钟馗,高三尺许,右手持铁简。以香饵置钟馗左手中,鼠缘手取食,则左手扼鼠,
- 《百家姓.连》文言文的历史来源历史来源1、出自远古颛顼高辛氏。颛顼的曾孙陆终的第三个儿子名叫惠连,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们祖先的字作为姓,于是形
- 资治通鉴原文:初,魏人范睢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须贾以为睢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击范睢,折胁。睢
-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
-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句式之被动句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
- 快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翻译是考试必考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快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
- 欧阳修原文:臣近闻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四字。其知州冯载,本是武人,不识事体,便为祥瑞,以媚朝廷。臣谓前世号称太平者,须是四海晏然,
- 文言文阅读:善于借助文言文阅读历来是高考易丢分的一项。高考的文言文阅读,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扫读一遍,大致了解文言段是什么文体,如果
- 后汉书原文: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
- 隋书原文:虞庆则,京兆栎阳人也。庆则幼雄毅,性倜傥,身长八尺,有胆气,善鲜卑语,身被重铠,带两鞬,左右驰射,本州豪侠皆敬惮之。初以弋猎为事,
- 狄 青①狄青在泾原,常以寡当众。密令军中闻钲②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却,声止即大呼驰突。士卒皆如教。才遇敌,未接,遽声钲,士卒
- 黠猱文言文以及翻译《黠猱》是一则寓言故事,也是有着许多的道理的。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相关的文言文以及翻译吧!原文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
- 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书,多材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汉六年,立交为楚王。既至楚,以穆、白、申为中大夫。高
- 退让贾谊梁大夫宋就者,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劬①力而数灌,其瓜美;楚窳②而希灌,其瓜恶。楚令固以梁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