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奂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3-29 17:56:57
张奂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也。父惇,为汉阳太守。奂少游三辅,师事太尉朱宠,后辟大将军梁冀府,以疾去官。复举贤良,对策第一,擢拜议郎。
永寿元年,迁安定属国都尉。初到职,南匈奴左奥建台、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寇美稷①,东羌复应之,而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奂不听,遂进屯长城,收集兵士,遣将王卫招诱东羌,因据龟兹,使南匈奴不得交通东羌。诸豪遂相率与奂和亲,共击南匈奴,连战破之。伯德惶恐,将其众降,郡界以宁。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②酋长又遗金鐻③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薄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迁使匈奴中郎将。休屠各④及乌桓并同反叛,兵众大恐,各欲亡去。奂安坐帷中,与弟子讲诵自若,军士稍安。乃潜诱乌桓,阴与和通,遂使斩屠各渠帅,袭破其众。延熹二年,梁冀被诛,奂以故吏免官禁锢。在家四岁复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赋率厉散败常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其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月产子及与父母同月生者,悉杀之。奂示以义方,严加赏罚,风俗遂改,百姓生为立祠。九年春,征拜大司农。鲜卑闻奂去,其夏,寇掠缘边九郡,杀略百姓。秋,鲜卑复率ba6*九千骑入塞,缘边大被其毒。朝廷以为忧,复拜奂为护匈奴中郎将,赏赐甚厚。匈奴、乌桓闻奂至,因相率还降,凡二十万口。奂但诛其首恶,余皆慰纳之。唯鲜卑出塞去。
奂少立志节,尝与士友言曰:“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及为将帅,果有勋名。董卓慕之,使其兄遗縑百匹。奂恶卓为人,绝而不受。光和四年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后汉书·张奂传》,有删改)
【注】①美稷:南匈奴单于的居所。②先零:羌族的一支。③鐻:(qú)金属制的耳饰。④休屠各:部落名。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匈奴左奥建台、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寇美稷 寇:入侵
B. 使南匈奴不得交通东羌 交通:交往
C.羌性贪而贵吏清 贵:看重
D.缘边大被其毒 被:遭受
4.B(交通,应根据文意译为“勾结”)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家四岁复/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赋/率厉散败/常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
B. 在家四岁/复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赋/率厉散败常/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
C. 在家四岁/复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赋/率厉散败/常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
D. 在家四岁复/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赋/率厉散败常/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
5.C(找准主语,语气词,衔接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奂勇敢善战足智多谋,以极少的兵力出战抵抗南匈奴的入侵,通过招募士兵、占据有利地势等方法击败了敌人。
B.张奂因战胜南匈奴而威名教化大盛于边疆,之后被授予了使匈奴中郎将的官职,平定了休屠各和乌桓的叛乱。
C.因曾被大将军梁冀征召在其府中任职,梁冀被诛杀后张奂受牵连而被免官。鲜卑侵犯边境时,朝廷又任命他为边防大将,这表明张奂有超群的才干。
D.张奂年少时胸有大志,后来做将帅期间建立了不少功劳,董卓仰慕他派人给他送礼,张奂因为不喜欢董卓而拒绝了他的馈赠。
6.B(以偏概全。张奂之所以“威化大行”,是因为战胜匈奴和拒绝羌部酋长的礼物,正身洁己为羌人所佩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而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5分)
7.(1)但张奂营垒中只有二百左右的士兵,张奂听到消息就马上率领军队出战,军吏认为自己军队的力量抵挡不了对方,争相磕头阻止他。(壁、唯、勒、敌各1分,句意1分)
(2) 匈奴、乌桓闻奂至,因相率还降,凡二十万口。奂但诛其首恶,余皆慰纳之。(5分)
(2)匈奴、乌桓听说张奂到来,就相继投降了,总共二十万人。张奂只杀了其中的罪魁祸首,将剩余的人都安抚收容了。(因、相率、凡、慰各1分,句意1分)
文言文译文:
张奂,字然明,是敦煌渊泉人,父亲张惇,任汉阳郡太守。张奂年轻时到三辅地区游学,拜太尉朱宠为师,后来被征召到大将军梁冀幕府任职,因病辞职。又被推举为贤良,回答策问获得第一名,被提拔担任议郎之职。
永寿元年,张奂被调任安定属国都尉。刚刚到职,南匈奴左奥建台、且渠伯德等率七千余人起兵进攻美稷,东羌也出兵响应。但张奂营垒中只有二百人左右,张奂听到消息就马上带领军队出击,军吏认为自己军队的力量抵挡不了对方,争相磕头阻止他。张奂不听从,便率兵前进驻扎到长城。这时他召集兵士,并派遣将领王卫前去招降东羌。于是占据龟兹,使南匈奴不能与东羌勾结,各路豪强相继和张奂示好亲近,同汉军共同攻打南匈奴叛军,连续作战不断取得胜利。且渠伯德十分害怕,便率众向张奂投降,这样郡内才得以安宁。东羌首领感激张奂的恩德,献上二十匹马,先零羌首领也送来八件金耳环,张奂都接受了,然后便命主簿召集羌族各部前来,他 举起酒杯将酒倒在地上说:“即使马像羊一样多,我也不会把它收入马厩;即使金器像谷粒一样多,我也不会把它收入怀中。”把金、马全都还给他们。羌人生性贪婪而看重官吏的清廉,张奂端正自身,廉洁品行,恩威和教化得以广泛推行。
朝廷调张奂担任使匈奴中郎将。休屠各与乌桓一起反叛,汉军非常惊恐,都想逃跑。张奂安坐帐中,若无其事地与弟子讲诵学问,军士们渐渐安定下来。于是他私下里诱降乌桓,使他暗中和自己通好,然后让乌桓斩杀了休屠各这个部落的首领,袭击并打败了他们的军队。延熹二年,梁冀被杀,张奂因为是梁府故吏被免官禁锢。在家四年后,又被任命为武威郡太守。张奂平均分配赋税和徭役,集合并安抚散乱的败兵,经常是各郡最好的,河西因此得以保全。那地方的风俗有很多妖邪的禁忌,凡是二月份、五月份生下的孩子以及与父母同月份出生的孩子,全都杀死。张奂拿仁义的道理教导他们,严格赏罚制度,风俗就得到了改变,百姓为他建立了生祠。九年春,又调任大司农。鲜卑人听说张奂调离,便攻掠沿边九郡,杀害抢劫百姓,沿边深受其害。朝廷很担心这件事,又任命张奂担任护匈奴中郎将,赏赐很丰厚。匈奴和乌桓听说张奂到来,就相继投降,总共二十万人。张奂只杀了其中的罪魁祸首,将其余的人都安抚收容了。唯独鲜卑率众退走出塞。
张奂年轻时立下志向,曾对朋友说:“大丈夫活在世上,一定要为国家在边境立功。”到后来成为将帅,果然有功勋。董卓仰慕他,让自己的哥哥赠给张奂一百匹缣。张奂厌恶董卓的为人,拒绝而不接受。光和四年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背诵在文言文教与学中的科学性分析在文言文教学被边缘化的今天,背诵也与文言文如影随形,几经起落浮沉。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信息获取方式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最早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副题《旧
- 徐有功秉公执法文言文阅读及译文徐有功秉公执法皇甫文备,武后时酷吏也,与徐大理论狱,诬徐党逆人,奏成其罪。武后特出之。无何,文备为人所告,有功
- 任末好学勤记 原文: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
- 苏轼原文:所贵乎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者,何也?天下不诉而无冤,不谒而得其所欲。此尧舜之盛也。其次不能无诉,诉而必见察;不能无谒,谒而必见省。使
- 何偃,字仲弘,庐江人,司空尚之中子也。举秀才,除中军参军,召为太子洗马,不拜。元嘉十九年,为丹阳丞,除太子中舍人、中书郎、太子中庶子。时义阳
- 朱司农①载上尝分教黄冈,时东坡谪居黄。公往见,遂为知己。自此,时获登门。偶一日谒至,典谒②已道名,而东坡移时不出。欲留,则伺候颇倦;欲去,则
- 三峡的文言文翻译《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官员,文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注》,是山水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三峡的文
- 未知原文: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 明史原文:刘宗周,,字起东,山阴人。父坡,母章氏妊五月而坡亡。既生宗周家酷贫携之育外家后以宗周太父老疾归事之析薪汲水持药糜然休孱甚母尝忧念之
- 林大中字和叔,婺州永康人。入太学,登绍兴三十年进士第,知抚州金谿县。郡督输赋急,大中请宽.其期,不听,纳告敕投劾而归。已而主太常寺簿。光宗受
- 钙果赋文言文欧李之珍,钙补之王。生之中条,遍植远疆。滋养百世,贻香万方。其色娇艳,观之晶莹玲珑;其质也醇,食之酸涩透香。虽灵霄蟠桃,至人参圣
-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
- 初中语文课内外文言文练习阅读课内外文言文,完成题(10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 《宋史·李遵勖传》文言文翻译李遵勖(988—1038),生于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卒于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
- 旧唐书原文:薛存诚,字资明,河东人。父胜,能文,尝作《拔河赋》,词致浏亮,为时所称。存诚进士擢第,累辟使府,入朝为监察御史,知馆驿。元和初,
- 李严,幽州人也,初名让坤。事刘守光为刺史,后事庄宗为客省使。严为人明敏多艺能,习骑射,颇知书而辩。同光三年,使于蜀,为王衍陈唐兴复功德之盛,
- 中考古文必考题语文文言文得语文者得天下,2018中考古文必备科目很多,但是有些科目其实是常考的,考的比较多的。今天我们就来讲每个篇目考的比较
- 高中文言文必修一课文高中的必修一中,我们需要学习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
- 和尚敬茶 【原文】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