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诵读和积累的重要性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9-30 14:56:02
文言文诵读和积累的重要性
【内容提要】:
文言文内容在初中语文新教材中占一定的比重,这使文言文教学的研究和探讨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学习文言的重要性以及文言教学的“两架马车”即诵读、积累两方面来展开论述的。
【关键词语】:文言文 重要性 诵读 积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占一定的比重,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能够重视并熟练的掌握文言文就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明确文言学习的重要性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如文言文),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豁达胸怀与爱国之情;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不戚戚与贫贱,不汲汲与富贵”的高尚情操等对于当代的孩子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文言文是汉语言的"文物",是掌握运用现代汉语的起点,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起点。初中生通过学习文言文,能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在心里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学习独具民族审美特质的文言文,能激起一片浓浓的情愫,可以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育起那一份敏感 ——对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二、重视文言文的诵读
明确了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在指导文言教学中还要做到“两个重视”即重视诵读、积累,它是学习文言文的“两架马车”。
诵读和积累也是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文言文教学一定要重视诵读和积累,培养文言语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一)、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入门之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中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但实际上,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课堂上 ,诵读并没有落到实处。
岂不知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入门之径。诵读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从语言文字入手,由字到词,由词而句,是理解文言文内容的第一步,亦是关键的一步。诵读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读才能明确作者的思路,明白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真意。诵读有利于不断积累材料。“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才能更容易培养和提高语言能力。诵读有助于形成语感。文言文言简意丰,表现力强,许多沿用至今的成语、典故、名言警句大部分出自文言文。多诵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言名篇,能增进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
(二)、要加强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指导
文言文言简意丰,表现力强,许多沿用至今的成语、典故、名言警句大部分出自文言文。多诵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言名篇,能增进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那么,如何对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进行指导呢?下面谈几点做法。
1、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是学习文言文最起码的要求,而正确的读音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朗读文言文时,最应该重视的是通假字、古今异读字词和词类活用。如:“旦日沛公从百余骑”中的`“骑”念jì,用作名词,意思是“一 人一马,骑马的人”,而读qí时是“两腿跨坐”的意思,是动词。
2、要能正确停顿,读准句读
古人在授书时,首先要“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礼记学记》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辨志”就是通过断句来理解文章意思。古人把读准句读作为一门基础课,说明读准句读对培养古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都是经过专家“点读”过的,所以我们这里说的“读准句读”是指句中的“点读”。
3、要重视理解感悟,读出正确的语气
在文言文中,从小处讲,词语的感qing6*色彩、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从大处讲,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深远意境这些因素都与语气密切相关。如《醉翁亭记》全文用了21个“也”字,读时却无单调重复之感。教师在指导时应让学生明白此文中读“也”字的几种语气:有肯定,有陈述,有感叹,让学生通过语气体会作者情感。又如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文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皆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学生朗读时应深入体会作者心理, 明 确各段的感情基调。
4、采取多种形式诵读,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故事性强又有人物对话的,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如《公输》、《唐雎不辱使命》等;抒qing6*色彩浓而蕴意深刻的散文,可让学生反复读,如《出师表》。还要处理好全班或小组齐声诵读与学生个别诵读的关系,齐声诵读声音亮、气势大,但也有节奏失调、语速过快或过慢、语调不明、个别学生滥竽充数等缺点。因此,要整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可以默读,但尽量出声读,犹如古人的“吟诵”。教师应该范读,范读要读准字音,把握住声调、节奏,这样学生才会被感染,从而调动起诵读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现场通过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诵音频、视屏,或课前先指导班级里诵读水平高的学 生准备诵读。诵读完毕一定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看到学生的进步,借此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有时亦可采取诵读比赛,既活跃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在比赛中检验自己的诵读水平,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5、要把“读、背、默”三者结合起来
学生对文言文的背诵往往望而却步,可教学生采取苏轼的做法。先读熟,然后遮住每行的大部分文字,只留开头几个字,再背出后面的句子,这样由句至段再至篇,反复几次,便能背出整篇文章。对初中的学生来说,能背不一定会默写,所以要提醒学生在读和背的过程中逐步解决那些会读会认不会写的字词,而这些字词的解决反过来也会推进背诵的进程,两者相得益彰。
三、重视文言文教学中的积累
学习文言文,学生应要注意积累词语(实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之、乎、者、也等)。积累这些知识时,切忌死记硬背,必须于阅读中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
如何进行积 累教学,驾驶好这架马车呢?这里有一种做法:初一开学时,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用作文言文的积累。先指导学生将本子里的东西有序存放,便于查找。学习第一篇文言文时教师要先做个积累示范,讲清各种要求,以后便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到初二时,可抄印一些课外文言文语段让学生阅读,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当然,教师一定要随时抽查,让学生逐步养成积累习惯。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班级里每学期可定期举行“文言积累交流大赛”,比比谁积累的多,谁的更正确,这样,既可纠正一些文言文阅读学困生在积累时出现的谬误,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累兴趣。
总之,诵读和积累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两架马车”必须要高度重视,只要做到了并驾齐驱,相信才能冲破障碍,取得战果。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语文文言文阅读:梁书·陶季直传试题附译文及答案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广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愍祖尝以四
- 文言文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後二十馀世,至於允常。云:“
- 后汉书原文: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诗》《书》,习弓马。初举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连辟,并不到。灵帝公车征为
- 贫女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
- 《魏收改武学文》文言文原文:魏收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
- 初中文言文重要的语句翻译第一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 荀子《劝学》文言文翻译导语:学习是人的本能,也是人们的追求所在,那么先秦的荀子是如何“劝学”的呢?下面是《劝学》的翻译,欢迎参考!劝学先秦:
- 初三文言文的备课设计21.陈涉世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2〉会读会写下列字:辍 屯 度 罾 篝 恚 笞 蕲〈
- 文言文《庆宫春·双桨莼波》赏析绍熙辛亥除夕,余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
- 任末燃蒿文言文翻译任末燃蒿其创作年代为晋朝,是文言文体裁。下面是关于任末燃蒿文言文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任末燃蒿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
- ①常林字伯槐,河内温人也。年七岁,有父党造门,问林:“伯先在否?汝何不拜!”林曰:“虽当下客,临子字父①,何拜之有?”于是成共嘉之。②太守王
- 史记原文: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愍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愍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走安平,令其宗人
- 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母死,蔬食庐墓三年。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疏垦河南
- 刘崧文言文翻译刘崧(1321~1381)字子高,原名楚,号槎翁,元末明初文学家,泰和珠林(今属江西泰和塘洲镇)人,为江右诗派的代表人物,官至
-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积累常用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 金史原文:世祖,讳劾里钵。景祖卒,世祖继之。世祖,辽重熙八年己卯岁生。辽咸雍十年,袭节度使。景祖异母弟跋黑有异志,世祖虑其为变,加意事之,不
- 明史原文:卓敬,字惟恭,瑞安人。颖悟过人,读书十行俱下。举洪武二十一年进士。除户科给事中,鲠直无所避。时制度未备,诸王服乘拟天子。敬乘间言:
- 原文: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
- 史记原文: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意,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
- 北史北史列传第五十二原文及翻译 柳庆字更兴。幼聪敏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