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战国策·秦策二》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秦策二》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1-06-17 20:20:45 

标签:

战国策

原文:

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大齐王;唯仪甚憎者,亦无大齐王。今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而仪不得为臣也。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①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陈轸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楚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国不尚全乎?王今已绝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国必大伤。”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不谷: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辞。

译文/翻译:

秦想要进攻齐国,可是齐国和楚国是友好国家,秦惠王为此感到忧虑。张仪说:“请大王为我准备车马和礼物,我请求去楚国游说楚王试试看。” 
张仪去南方面见楚怀王,说:“敝国国王最敬重的人,莫过于大王了;我做臣子,也莫过于希望给大王你做臣子。敝国国王所最痛恨的君主,莫过于齐王;而臣张仪最不愿侍奉的君主,也莫过于齐王。现在敝国准备发兵征讨齐国,无奈贵国跟齐国结为友好同盟,因此秦王无法好好侍奉大王,张仪我也不能够做大王的忠臣。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跟齐断绝邦交,臣会请求让秦王献上方圆600里商、於土地。如此一来,齐就丧失了后援,而必定走向衰弱;齐走向衰弱以后,就必然听从大王号令。由此看来,大王如果能这样做,楚国不但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而又在西南对秦国施有恩惠,同时更获得了商、於的土地,这真是一举三得的上策。” 
楚怀王一听,非常高兴,就赶紧在朝廷宣布:“寡人已经从秦国得到商、於600里土地!”群臣听了怀王的宣布,都一致向怀王道贺,客卿陈轸最后晋见,却不向怀王道贺。陈轸说:“我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於的土地,反而会招来祸患,所以臣才不敢随便向大王道贺。”怀王问:“什么道理呢?”陈轸回答说:“秦王重视大王的原因,是因为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邦。如今秦国还没把地割给大王,大王就跟齐国断绝邦交,如此就会使楚国陷于孤立状态,秦国又怎会重视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何况如果先让秦国割让土地,楚国再来跟齐断绝邦交,秦国必不肯这样做;要是楚国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让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张仪欺骗而得不到土地。受了张仪的欺骗,以后大王必然懊悔万分;结果是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切断了齐国的后援,这样秦、齐两国的兵都将进攻楚国。”楚王不听从,说:“我的事已经办妥当了,希望你闭口,不要再多说,你就等待寡人的好事吧!”于是怀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宣布跟齐断绝邦交,还没等第一个绝交使者回来,楚王竟急着第二次派人去与齐国绝交。 
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派人出使齐国,秦、齐两国暗中缔结盟约。楚国派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仪竟然装病不上朝。楚怀王说:“张仪以为寡人不愿诚心跟齐国断交吗?”于是楚怀王就派了一名勇士前去齐国骂齐王。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勉强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敝国赠送贵国的土地,从这里到那里,方圆总共是6里。”楚国使者很谅讶的说:“臣只听说是600里,却没有听说是6里。”张仪说:“我张仪在秦国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怎么可能说有600里呢?” 
楚国使节回国报告楚怀王,怀王大怒,就准备发兵去攻打秦国。陈轸说:“楚国发兵去攻打秦国,绝对不是一个好办法。大王不如趁此机会,再送给秦一个大都市,跟秦连兵伐齐,如此可以把损失在秦国手里的再从齐国得回来,这不就等于楚国得到保全吗?大王既然已经跟齐国绝交,现在又去责备秦国的失信,这等于在加强秦、齐两国的邦交,楚国必受大害!” 
楚怀王没有采纳陈轸的忠谏,就发兵北去攻打秦国。秦、齐两国组成联合阵线,同时韩国也加入了军事同盟,结果楚军在杜陵被三国联军打得惨败。 
《战国策·秦策二》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①,二子何如?”李克对曰:“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
  • 高中文言文人物传记(一)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刘备之奔公孙瓚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
  • 循吏列传文言文习题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 * 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 * 者,臣之父
  • 孟子·公孙丑下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
  • 孔子世家赞文言文阅读答案孔子世家赞《史记》有之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
  • 郑人买覆的文言文翻译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
  • 吴表臣,字正仲,永嘉人。登大观三年进士第,擢通州司理。陈瓘谪居郡中,一见而器之。 盛章者,朱勔①党也,尝欲市婢,有武臣先取之,章诬以罪,系狱
  • 富人之子文言文原文与译文富人之子宋代:苏轼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
  • 南史原文: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
  • 明史原文:刘观,雄县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太谷县丞,以荐擢监察御史。三十年迁署左佥都御史。坐事下狱,寻释。出为嘉兴知府,丁父忧去。永乐元年,
  • 马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导读: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
  •  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齐侯日:“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暱(通:“昵):不可弃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诗》云:‘岂不怀归,畏此简
  • 为学一首示子侄[清]彭端淑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 荆性刻急隐害,有才能而喜文法。光武崩,大行在前殿,荆哭不哀,而作飞书,封以方底,令苍头诈称东海王强舅大鸿胪郭况书与强曰:“君王无罪,猥被斥废
  • 听老陈讲文言文作文俺,一小学六年级帅哥。周末小学放假,高中不放,俺光荣地被老陈押到高一3班的后门口搬了个凳子坐下,当了一回编外的高中生,老陈
  • 搞笑的文言文语句1、月底将至,然短信有余,其数量之大,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终罄南山之竹,亦难计其数矣!每念及于此,吾未尝不悔自己之节检,叹时
  • 郑善果,郑州荥泽人也。祖孝穆,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父诚,周大将军、开封县公。大象初,讨尉迟迥,力战遇害。善果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诏令袭其官
  • 《虎求百兽》文言文及注解《虎求百兽》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下面是小
  • 《新唐书·韦嗣立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原文:嗣立,字延构,与承庆异母。少友悌,母遇承庆严,每笞,辄解衣求代,母不听,即遣奴自捶,母感寤,为均爱
  • 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艺成而大旱,盖无所用,乃弃而学为秸槔。又三年艺成而大雨,桔槔又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未几而盗起,民尽改戎服,鲜有用盖者。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上海寿光中昊潍碱销售处  香港宝海化工有限公司  上海野马装饰建材有限公司  朝阳万仕发电子有限公司  邢台华泽阳科技有限公司  新乡维冠视界有限公司  文山奔宝沃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东兴安匠电子厂  上海国信压缩机有限公司  营口佐泰超声自动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