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苏轼《论特奏名》原文及翻译

苏轼《论特奏名》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1-12 09:37:13 

标签:

苏轼

原文:

元祐三年二月二十九日,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苏轼同孙觉、孔文仲札子奏。 
臣等伏见从来天下之患,无过官冗,人人能言其弊,而不能去其害。惟往年韩琦、富弼等,独能裁减任子②及展年磨勘。发议之初士大夫相顾莫敢以身当之者以为必致谤议琦等不顾既立成法天下肃然无一人非之者何则私欲不可以胜公议故也。 
流弊之极,至于今日,一官之阙,率四五人守之,争夺纷纭,廉耻道尽。中材小官,阙远食贫,到官之后,求取渔利,靡所不为,而民病矣。 
臣等自入贡院,四方免解③举人投状称,今来是龙飞榜④,乞为数奏法外推恩者,不可胜数。近准圣旨,下第举人各以举数特奏名,已约计四百五十人。今日又准尚书省札子取前来圣旨,则又添数百人。虽未知朝廷作何行遣,不当先事建言,但恐朝命已行,即论奏不及。 
臣等伏见,恩榜得官之人,例皆垂老,别无进望,惟务黩货以为归计,贪冒不职,十人而九。今之议者不过谓即位之初,宜广恩泽。苟以悦此侥幸无厌数百人者,而不知吏部以有限之官,待无穷之吏;户部以有限之财,禄无用之人,而所至州县,举罹其害。伏乞断自圣意,明敕大臣,特奏名举人,只依近日圣旨指挥,仍诏殿试考官精加考校,量取一二十人,委有学问,词理优长者,即许出官,其余皆补文学、长史之类,不理选限,免使积弊之极,增重不已。臣等非不知言出怨生,既忝近臣,理难缄默。取进止⑤。 
贴黄。臣觉见备员⑥吏部,亲见其害,阙每一出,争者至一二十人,虽川、广、福建烟瘴之地,不问日月远近,惟欲争先注授。臣窃怪之,阴以访问。以为授官之后,即请雇钱,多者至五七十千:又既授远阙,许先借料钱,远者许借三月,又得四十余千。以贪婪无知之人,又以衰老,到官之后,望其持廉奉法,尽公治民,不可得也。 
【注】①特奏名:又称“恩科”“恩榜”,以别于“正奏名”,宋代科举制度的一种特殊规定,考进士多次不中者,另造册上奏,经许可附试,特赐本科出身。②任子:因父兄的功绩,得保任投予官职。③免解:宋承五代后唐制,举人获准不经解试(荐名于朝廷的地方考试),直接参加礼部试。④龙飞榜:皇帝登基曰龙飞,因此即位后首科取士便称作“龙飞榜”。⑤取进止:古代奏疏末所用的套语,犹言听候旨意,以决行止。⑥备员:允数、凑数,谓居官有职无权或无所作为,本文中用作任职的自谦之语。

译文/翻译:

元祐三年二月二十九日,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苏轼同孙觉、孔文仲札子上奏。 
臣等认为自古以来天下之患,无过于官职冗余,人人都能说出其中的弊端,却不能去除这弊端。只有往年韩琦、富弼等人,能裁减任子及放宽年限考核的弊端。建议刚提出时,士大夫面面相觑,无人敢擅自出头,认为这种做法必定导致非议,韩琦等人却不在乎,法令定下后,天下肃然,无人敢非议,为何?因为私欲不可以胜过公议的缘故。 
流弊达到极点,到了今天,一个官职空出,大概有四五人去追逐,争夺成一团,廉耻尽丧。中等才能的小官员,补缺之地偏远贫困,上任以后,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无所不作,因而百姓深受其害。 
臣等自从进入贡院,四方免解举人投诉称,今年是龙飞榜,多次上奏朝廷请求法外推恩的人,不可胜数。近日圣旨准许,落第的举人各自按照考试次数列入特奏名册,已经约有四百五十人。今日又准许尚书省札子取上次的圣旨,则又添数百人。虽然不知朝廷如何安排这些人,臣等没在事前建议,只是担心朝命已经施行,那么再上论奏就来不及了。 
臣等认为,通过恩榜得到官职的人,一般都将近老年,另外也没有仕进的上进之心,只是致力贪财来为告老还乡作打算,贪污财物不称职的人,占到十分之九。现在提出这些建议的人不过是认为皇上即位之初,应该广施恩泽。暂时用这来取悦这些侥幸上榜又贪得无厌的数百人,而不知吏部要用有限的官职,来满足无穷无尽的官吏;户部用有限的财力,给无用之人发放俸禄,这些人来到州县,州县都深受其害。恳请圣上,明令大臣,凡名列特奏名的举人,只能按照近日圣旨的安排,仍然下诏殿试考官严加考核,录取一二十人,确实有学问,词理出色的人,可以允许授职,其余之人都补文学、长史之类的职务,不必在意选限,以免积累下来的弊端日深,增重不已。臣等并非不知道这些话说出后必招人怨,但我等既然忝列近臣,情理上难以保持缄默。听候旨意,以决行止。 
贴黄。臣觉见曾任职于吏部,亲眼见到其害,每空缺一职,争夺者就达一二十人,即使四川、两广、福建这等类充满烟瘴的穷苦之地,争夺者不问远近,只想争先中选。臣私下感动奇怪,暗地里调查这事。后来发现这些人授官之后,就请求发放雇钱,多的达五七十千:又因为授予的是远地空缺的官职,于是答应这些人先借料钱,地方遥远的可以准许借三月,这样又得到了四十余千。这些贪婪无知之人,再加上衰老,到官之后,如果期望他廉洁守法,一心为公治理百姓,这是不可能的。
苏轼《论特奏名》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虎丘记袁宏道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
  • 本草纲目草部蓑荷文言文释名亦名覆菹、 草、 苴、 苴、嘉草。气味(根)辛、温、有小毒。(叶)苦、甘、寒、无毒。主治喉舌疮烂。用 荷根泡酒半日
  • 文言文翻译的十点失误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
  • 文言文阅读题: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
  •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
  • 闽人许将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职,辞曰:“起
  • 浅析文言文教学体会教语文难,教文言文更难。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令师生都比较困惑的问题。从教十余年,许多学生问我,“老师,都现代化社会了,我们为什
  •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谱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
  •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目①眼睛: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②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不敢以说书目(看待)敬亭③
  • 明史原文:杨慎,字用修,年二十四,举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武宗微行,慎抗疏切谏,寻移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
  • 三国志原文: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博览众书,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汉末大乱,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 文言文会试录,乡试录阅读理解答案《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
  • 活板 作者:沈括 原 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
  • 资治通鉴原文:元年,关中饥,米斗直绢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上勤而抚之,民虽东西就食,未尝嗟怨。五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
  • 《喜雨亭记》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
  • 《新唐书侯君集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原文:侯君集,豳州三水人。以材雄称。少事秦王幕府,从征讨有功,擢累左虞候、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预诛隐太子
  • 牝鸡失雏文言文翻译牝鸡失雏是一则精彩的故事,也是需要人们去好好学习的。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相关的翻译吧!原文牝(1)鸡引(2)雏(3)
  • 海瑞清廉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忘掉部苏民怀一人。苏检点其宦囊,竹箱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
  •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
  •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为了追寻更好的自己……关于文言文有哪些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指导。写可以帮到大家。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上海寿光中昊潍碱销售处  香港宝海化工有限公司  上海野马装饰建材有限公司  朝阳万仕发电子有限公司  邢台华泽阳科技有限公司  新乡维冠视界有限公司  文山奔宝沃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东兴安匠电子厂  上海国信压缩机有限公司  营口佐泰超声自动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