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清史稿·李赓芸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李赓芸传》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5-23 04:54:02 

标签:

清史稿

原文:

李赓芸,字郑斋,江苏嘉定人。少受学于同县钱大昕,通六书,苍、雅,三礼,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浙江孝丰知县,嘉庆三年,九卿中有密荐之者,诏询巡抚阮元,元奏:“赓芸守洁才优,为浙中第一良吏。”引见,以同知升用,寻报嘉兴知府,正己率属,无敢以苞苴进者。十年,水灾,减果有实惠,赈民以粥,全活者众。以继母忧去官。 
服阕,补福建汀州,调漳州,俗悍,多械斗,号难治。赓芸召乡约、里正问之曰:“何不告官而私斗为?”皆曰:“告官,或一二年狱不竟,竟亦是非不可知,先为身累。”赓芸曰:“今吾在,狱至立剖。有不当,更言之,无所徇护,为我告乡民,后更有斗者,必擒其渠,焚其居,毋恃贿脱。”众皆唯唯退。已而有斗者,赓芸立调兵捕治,悉如所言,民大惧。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民皆欢呼曰:“李公活我!”漳属九龙岭多盗,下所属严捕,擒其魁十数,商旅坦行。故事,获盗当甄叙,悉以归属吏。寻擢汀漳龙道,二十年,擢福建按察使,署布政使,逾年实授。 
赓芸守漳州时,龙溪县有械斗,令懦不治。署和平令朱履中内狡而外朴,赓芸误信之,请以移龙溪。久之,事不办,始稔其诈赓芸之去漳,监造战船工未竣,留仆督率之,仆假履中洋银三百圆,诡以垫用告,赓芸如数给之,仆匿不以偿。福州知府涂以辀鞠之,阿总督意,增其数为一千六百,逼令自承,辞色俱厉,赓芸终不肯诬服。虑为狱吏所辱,遂自经。 
赓芸家不名一钱,殁无以殓,盐法道孙尔准与之善,为经纪其丧,方治狱使者至闽,士民上书为赓芸讼冤,感泣祭奠,踵接于门,为建遗爱祠。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五》,有删改) 

译文/翻译:

李赓芸,字郑斋,江苏嘉定人。乾隆五十五年考中进士,被授命为浙江孝丰知县。(后来)调任德清知县,又调任平湖知县。嘉庆三年,九卿中有人私下举荐李赓芸,皇帝下诏向巡抚阮元询问。阮元回奏说:“李赓芸德性高洁,才能优秀,是浙江可列在第一的优秀官员。由此皇帝召见了把李赓芸,把李赓芸升为同知。不久,又提升李赓芸为嘉兴知府,他严格要求自己,作下属的标率;下属官员没有敢向他送礼的。嘉庆十年,嘉兴发生了水灾,李赓芸将官仓粮食低价出售,给百姓实实在在的好处,又提供粥汤赈济灾民,求活了很多人,(后来)李赓芸因为继母去世,他要为继母守孝而离职。 
守孝期满后,他补任为福建汀州知州,又调任为漳州知州。当地民风剽悍,经常发生械斗,出了名的难以治理。李赓芸召集乡吏、里正,问他们:“为什么百姓不到官府告状,而是私下斗殴呢?众人都说:告到官府,可能一两年都无法判决,判决了也是是非未必分清,告状的人自己已经陷于困顿了,“李赓芸道:“如今我在,案件报上来就立刻解决。(判决)有不合理的,(大家)尽管提出来,我不会徇私偏袒。为我告诉乡民们,以后再有斗殴的,必将抓捕其中领头的人,烧他的家,不要指望行贿脱身。众人唯唯诺诺地退下了。不久有人斗殴,李康芸立即调兵抓捕治罪,都如他所说过的(做了),百姓都十分害怕了。李赓芸每天坐在大堂上,正大光明,府门大开,要告状的人直接就可以进来,李赓芸命差役和要告状的人一起。要传召应该治罪的人,都限定时日。被传召的人不来,就杖责差役。人带来了就马上宽恕差役并将他们释放。(直到他)靠到桌前写下判词结案,(告状的人)都不用花一文钱。民众都欢呼说:李公教了我们的命啊!漳州辖区的九龙岭有多很强盗,李赓芸下令所属差役严厉抓捕,捉住了其中领头的十多人,商旅从此可以平安通行。技照惯例,抓到的强盗要经过甄别,挑选可用的人,李赓芸把他们都交给了下属官吏。不久,李賡芸被提任汀漳龙道。嘉庆二十年,李康芸升任福建按察使,代理布政使,第二年转正。 
李赓芸治理漳州时,龙溪县常发生械斗事件,县令害怕,无法治理。代理和平县县令的朱履中内心狡诈却外表忠厚,李赓芸误信他,请他调任到龙溪(去治理事务)。时间久了,事情却没办,李赓芸才知道他的狡诈。李赓芸离开漳州(去就任福建按察使)时,监造战舶的工作还没有完成,他便留下仆人督办这件事,这个仆人借了朱履中三百块银洋,骗李赓芸说他用作垫款了,李赓芸如数给了他,但这仆人却将钱藏了起来,没还(朱履中)。福州知府涂以输审问此案,揣度并迎合总督的心意。(李赓芸为人耿直,曾因吉得罪总督汪志伊),把涉案钱数增改为一千六百银冰,逼迫李赓芸自已认罪,声色俱厉,李赓芸终究不肯无辜服罪。(他)担心被狱吏所侮辱,就上吊zi6*杀了。 
李赓芸家中分文也没有,死了都没钱收殓安葬,盐法道孙尔准和他交好,帮他治办了丧葬事宜。当审理案件的使者到福建的时候,百姓上书为李赓芸申冤。他们满怀感激之情流着泪前去祭奠李赓芸,到门祭奠的人络绎不绝。当地百姓为他建了一座遗爱祠。 
《清史稿·李赓芸传》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勿斋记》文言文阅读译文及答案 勿斋记(明)朱舜水①世之学圣人者,视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几万里已。②古
  • 晋书原文:阎鼎,字台臣,天水人也。初为太傅东海王越参军,转卷令,行豫州刺史事,屯许昌。遭母丧,乃于密县间鸠聚西州流人数千,欲还乡里。值京师失
  • 元史原文:不忽木,字用臣。资禀英特,进止详雅,世祖奇之,师事太子赞善王恂。恂从北征,乃受学于国子祭酒许衡。览诸经,日记数千言,衡每称之,以为
  • 南齐书原文:荀伯玉,字弄璋,广陵人也。祖永,南谯太守。父阐之,给事中。伯玉仕宋为晋安王子勋镇军行参军。泰始初,随子勋举事。及事败还都,卖卜自
  •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战死,忠嗣时年九岁,入见帝,伏地号泣,帝抚之曰:“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更赐今名,养禁中。肃宗为忠王,帝使与游。及长
  • 卖炭翁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
  • 文言文《铁杵磨针》原文及翻译只要肯坚持,铁杵也能磨成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铁杵磨针》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曾巩原文:鉴湖,一曰南湖。汉顺帝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之所为也。至今九百七十有五年矣。其周三百五十有八里,凡水之出于东南者皆委之。溉山阴、会
  • 明史原文:聂豹,字文蔚,吉安永丰人。正德十二年进士除华亭知县浚陂塘民复业者三千余户嘉靖四年召拜御史巡按福建出为苏州知府忧归,补平阳知府。山西
  • 高考文言文怎么复习高考中,文言文是必有的一个语文考试题型,那么大家清楚应该怎么复习吗?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高考文言文怎么复习,相信能带给大
  • 君子济皇魏桓帝十一年,西幸①榆中,东行代地。洛阳大贾②,赍金③货随帝后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长④,曰:子封送之。渡河,贾人卒死,津长埋之。其子
  • 袁宏道原文:①萧山樱桃、鸷鸟、莼菜皆知名,而莼尤美。莼采自西湖,浸湘湖一宿然后佳。若浸他湖便无味。浸处亦无多地,方圆仅得数十丈许。其根如荇,
  • 武昌九曲亭记苏 辙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 司马迁评项羽的文言文试题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
  • 郢人有遗①燕相国书②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 "举烛。"云而过③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 李离自刑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和启示李离者,晋文公①之理②也。过听 * ③,自拘当④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⑤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
  • 南史原文:孔范字法言,会稽山阴人也。父岱,历职清显。范少好学,博涉书史。陈太建中,位宣惠江夏王长史。后主即位,为都官尚书,与江总等,并为狎客
  • 文言文主观翻译题的关注点关注点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 * 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
  • 《张元饲弃狗》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译文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
  • 活板文言文及翻译导语:活板文言文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技艺》卷一八。选活板又叫活字印刷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用雕板印刷书籍的方法唐朝人还没有大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上海寿光中昊潍碱销售处  香港宝海化工有限公司  上海野马装饰建材有限公司  朝阳万仕发电子有限公司  邢台华泽阳科技有限公司  新乡维冠视界有限公司  文山奔宝沃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东兴安匠电子厂  上海国信压缩机有限公司  营口佐泰超声自动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