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欧阳修《祭石曼卿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欧阳修《祭石曼卿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2-06 21:32:14 

标签:

欧阳修《祭石曼卿文》
原文: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配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孤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
【注释】
①石曼卿:欧阳修的诗友,一生不得志,其诗文很受欧阳修推崇。
②具官:官爵品级的省称,欧阳修将自己的官衔省略。
③太清:石曼卿的故乡,在今河南商丘。
④突兀峥嵘:高峻险要,形容特异优秀的人才。
⑤九茎:形容灵芝的茎很多,言其珍贵。
⑥鼯鼪:wúshēng,老鼠和黄鼠狼。
⑦荒城:荒芜的坟墓。
⑧太上:最上,指圣人。此句意为只有圣人才能忘情,我却临风落泪,不能忘情,愧对圣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清酌庶羞之奠                   庶:普通寻常
B.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简册:各类文章
C.风凄露下,走磷飞萤           磷:磷火,俗称鬼火
D.与夫惊禽骇兽                     惊骇:心惊害怕
2.以下各组句子中,均为称颂石曼卿人品优异、才华卓越的一组是(  )
①生而为英,死而为灵        ②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
③意其不化为朽壤               ④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
⑤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    ⑥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平四年七月某日,欧阳修差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敡来到石曼卿的故乡太清,在其墓前摆下各种祭品,祭吊亡友,并作此文以示哀悼。
B.欧阳修称赞石曼卿是世间英才,化为乌有的只是形体而已,他卓然独立的人品和才华却永垂不朽,就像圣贤那样将给后世留下英名。
C.欧阳修渲染石曼卿的墓地满目荒凉的凄惨景象,借以表达沉痛的哀悼之情,同时隐喻石曼卿生前备受冷落、郁郁不得志的坎坷遭遇。
D.欧阳修在祭文中三呼曼卿,悲凉凄怆,临风落泪,情感真挚而悲切,情调低回而凄婉。其对亡友生平的追述和深切的悼念感人至深。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
(2)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
(3)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
参考答案
1.C(A庶:各种;B简册:史册;D惊骇:使动用法,使人惊讶害怕)。
2.A(②说的是石曼卿形体消亡。⑤⑥说的是石曼卿的坟墓荒凉的景象。这三项与人品优异、才华卓越无关)。
3.D(祭文对亡友的生平未作追述,只有“依稀还记得你的生平”“感念畴昔”等语句)
4.(1)那不与万物一道消亡,而卓然独立、永垂不朽的,是你留给后世的英名。
   (2)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你了,(但)我还能依稀记得你过去的许多事情。
   (3)那埋藏在地下的形体,想来它不会化为腐朽的尘土,而会化为精美的金玉。
译文
在英宗治平四年七月某日,备具官爵履历的欧阳修,差遣尚书都省令史李到太清之下,以清酒和各种美味的菜肴作奠仪,致祭于亡友石曼卿的墓前,并作一篇文章吊祭说:
“唉!曼卿,在世时是英雄,死后成为神灵。他同万物一道生死,最后又回归到无物的地方。他是暂时相聚的形体,不与万物一道灭亡。他卓越挺立,永垂不朽,给后世留下英名。这从古至今,都是这样的,留著于史册,像日月星辰一样明亮。
唉!曼卿,我没有看见你已经很久了,还能仿佛记得你生前的容貌。你气宇轩昂,襟怀坦白,光明磊落,高大英俊,虽然埋藏在地下,想来不会腐朽化为泥土,而会变成金玉的精华。如果不是这样,此地为什么生长着高达千尺的松树,出产有九根茎的灵芝草。无奈荒烟野草,藤蔓缠绕,荆棘纵横;风雨凄凉,霜露下降;磷火飘动,飞萤明灭;只见牧童与老樵夫唱着山歌,上上下下;惊恐的飞禽与害怕的野兽,前后徘徊,发出悲切的鸣叫呼声。今天已经是这样,再过了千秋万岁,怎知道不是穴洞里面,深藏着狐狸貉子、鼯鼠和黄鼠狼?而自古以来,圣贤都是这样,单单看不到累累相连的旷野和荒城么!
唉!曼卿,古今盛衰的道理,我本来就知道是这样的,而思念从前的情景,悲凉凄惨,不觉得要面临着风而流泪,但对‘太上忘情’这句话,很有些惭愧。希望你来享用这祭礼!
【译文二】
    在治平四年七月某日,具官欧阳修,谨派尚书都省令史李旸前往太清,以清酒和几样佳肴做祭品,在亡友曼卿的墓前设祭,并写一篇祭文来吊祭:
唉,曼卿!生前既是英杰,死后必是神灵!那跟万物一样有生有死,而最后归于无物的境地的,是你由精气暂时聚合的身躯;那不跟万物同归于尽,而出类拔萃永垂不朽的,是你流传后世的名声。这是自古以来的圣贤,都是如此的;那些已载入史书的姓名,就像太阳星辰一样明显
唉!曼卿啊!我见不到你已经很久了,可是还能想象你生前时的模样。你意态不凡,光明磊落,又那样超群出众,埋葬在地下的遗体,我猜想不会化为烂泥腐土,应该会变成最珍贵的金玉。不然的话,就会长成青松,挺拔千尺,或者产出灵芝,一株九茎。为什么你的坟墓偏偏是一片荒烟蔓草,荆棘丛生,寒风凄凄,露珠飘零,磷火闪闪,萤火虫乱飞?只见牧童和砍柴的老人,唱着歌在这儿上下走动;还有慌张受惊的飞禽走兽,在这儿徘徊悲鸣。现在已经是这样的光景了,经过千秋万岁之后,怎知道那些狐狸、老鼠和黄鼬等野兽,不会在这里掏穴藏身?自古以来,圣贤都是这样,难道单单看不见在那旷野和荒城旁一个挨着一个的墓?
唉!曼卿啊!事物由盛而衰的道理,我本来是早已知道的。但怀念起过往的日子,越发感到悲凉凄怆,不知不觉迎风掉下眼泪的我,也只好愧于自己达不到圣人那样淡然忘情的境界。希望你能够享用祭品。
    【解析】
本文是欧阳修在挚友石曼卿去世26年后为他所作的祭文。文章开始说明写作祭文的缘起,接下来先是颂扬石曼卿的不同流俗,“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死后形体虽化,而名声却如同古代的圣贤一样彰显后世。复又极力形容荒野坟茔的凄凉景象,千秋万岁之后,或将为狐貉鼯鼪诸类藏身之穴,感叹“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最后明言作者虽明白人之生死是自然之理,然而追念往昔,仍凄然泪下,不能忘情。篇末以“尚飨”二字作结,哀戚怆恻之情,溢于言表。
整篇祭文集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有回想,有感喟,有痛悼,感情低沉回转,作者对亡友的一片挚情笃意,不能不令人动容。
赏析:
《祭石曼卿文》,是作者于治平四年在毫州时所作。是年,欧阳修因为其妇弟薛宗孺“帷薄不根之谤”及蒋之奇和彭思永重提“澄议”之事,在政治上屡遭打击。最后虽得清白,然而此时已61岁,不愿受官场羁绊,心生退居之意,力请外任。至三月“罢为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毫州。”[4]
石曼卿于庆历元年去世,在距离石曼卿去世26年后,欧阳修派人到石曼卿墓地悼念他时写了这篇文章。时过境迁,死者已长眠地下,生者经过了几十年宦海沉浮,荣辱成败,此时致祭亡友,反映出他因政治上失意而引发的感念畴昔的孤独寂寞心情。[4]
文章开始说明写作祭文的缘起,接下来先是颂扬石曼卿的不同流俗,复又极力形容荒野坟茔的凄凉景象,最后明言作者虽明白人之生死是自然之理,然而追念往昔,仍凄然泪下,不能忘情。篇末以“尚飨”二字作结,哀戚怆恻之情,溢于言表。[2]
整篇祭文集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有回想,有感喟,有痛悼,感情低沉回转,作者对亡友的一片挚情笃意,令人动容。
首段是例行公事。凡是祭文,都需在首段点明时间与人物关系。
第二段始进入祭文正文,劈空就是一句“呜呼曼卿”,行文突兀,而情感真切。“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八个字是这一段的眼目。这八个字又仿佛是劝慰亡友的魂灵可以放心安息。
第三段以“奈何”为界是两层意思。“奈何”之前的几句是接着上一段说,仍是说“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奈何”以下,笔锋陡转,“荒烟野蔓”数句将一幅荒冢凄凉景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两层意思之间,一客一主,前一层只是引起,只是为了反衬,后一层才是重点,也是全篇的核心。
第四段仍以“呜呼曼卿”领起,正是欲将心中蕴含的感情都与亡友说尽了。这一段之精神乃在不能忘情。“固知其如此”的“固”字好,与下文的“而”字构成转折。理智,终究抑制不住情感。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文章不长,但情感富于转折。正文一段与二段之间是转折,末段自身又含一层转折。转折之后,方见分量,而终不外“悲”与“情”二字。欧阳修曾云:“人生自是有情痴”,信然。
全文以情驭笔,一气呵成,不假修饰,却又得结构之妙。文中以“轩昂磊落、突兀峥嵘”八个字推许曼卿,实可移来评此篇。前二段是放得开,末段却是收得紧。正可见当时文坛巨匠的文字工夫。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千轴不如一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柳开①少好任气②,大言凌物。应举③时,以文章投主司④于帘⑤前,凡千轴⑥,载以独轮车。引试⑦日,衣襕⑧自拥
  • 郑善果,郑州荥泽人也。祖孝穆,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父诚,周大将军、开封县公。大象初,讨尉迟迥,力战遇害。善果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诏令袭其官
  • 高中课内文言文课堂训练及答案阅读课内文言文片段,完成小题。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
  • 文言文中“之”字的考点整理素材文言文虚词复习时,“之”字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虚词,也是高频考点。大家一定要集中一个时间段把18个高考虚词的用法仔
  • 羊侃字祖忻,汉南阳太守续之裔也。弱冠随父在粱州立功。魏正光中,稍为别将。   初,其父每有南归之志,常谓诸子曰
  • 李泌,字长源,魏八柱国弼六世孙,徙居京兆。七岁知为文。及长,博学,善治《易》,常游嵩、华、终南间,慕神仙不死术。天宝中,诣阙献《复明堂九鼎议
  • 司马光《谏院题名记》选自《古文观止》,论述了谏官的职责与重要性。作者认为向皇帝进谏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要设立谏官。【原文】  古者
  • 归有光原文:东园翁马勖者,字文远,长洲甫里人。翁蚤孤,事其母甚谨,出入必告。初好内典,有卖饧者劝令读儒书,遂通诗、易、史传。洪武中,凉国公①
  • 师说文言文及翻译导语:师说这篇课文我们在学习的时期都要熟知的文言文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师说文言文及翻译,欢迎借鉴!原文:古之学者必有
  • 【原文】  道州城西百馀步〔1〕,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2〕。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3〕,不可名状。清流触
  • 文言文《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文言
  • 文言文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1.姓名、字号;2. 籍贯;3. 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
  • 戆窝记方孝孺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天下未尝无材智之士,而世之乱也,恒以用才骋智者驰骛太过,钓奇窃名以悦其君,卒致无穷之祸;而气节之士不
  • 高考语文常见的文言文20个古今异义词盘点往届高考语文常见的文言文20个古今异义词行李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出使的人。夫人今义:
  • 文言文翻译方法: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在各类考试时,这“理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 何处望神州②?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③多少事?悠悠④。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原文翻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创作于战国年代,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
  • 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字音(一) 多音字所谓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一个汉字,读音不同还意味着词性不同、意义不
  •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
  •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整理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上海寿光中昊潍碱销售处  香港宝海化工有限公司  上海野马装饰建材有限公司  朝阳万仕发电子有限公司  邢台华泽阳科技有限公司  新乡维冠视界有限公司  文山奔宝沃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东兴安匠电子厂  上海国信压缩机有限公司  营口佐泰超声自动化有限公司